鄉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本書遴選了近年來刊登在《人民日報》專欄“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的文章共92篇,其中綜述文章32篇,反映地方和基層實踐的典型案例60篇。這些文章指導性、...[查看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鉚足干勁,抓好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各項工作,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而努力奮斗。 ...[查看詳細]
鄉村觀察 | 流量退潮后,鄉村旅游如何獲得“留量”…[查看詳細]
江蘇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白馬鎮地處高港區東北部,毗鄰主城,交通便利,區位優越,擁有獨特的紅色旅游資源、厚重悠久的歷史文化、優美宜人的生態環境。2...[查看詳細]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踏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征程,鄉村建設該如何發力?記者采訪了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原主任...[查看詳細]
長山村原是深度貧困村,開車到縣城要走上一個多小時山路,2017年實現整村脫貧。如今,路通了,水來了,電足了,網好了,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在中南大學駐村工...[查看詳細]
近日,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廣東省首屆鄉村振興咨詢委員會委員,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經濟與社會研究院、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馮帥章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查看詳細]
扎實做好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查看詳細]
如何有效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以高質量黨建有力推進鄉村振興?結合新疆皮山縣近年來的做法和探索,本報記者采訪了昌吉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副院...[查看詳細]
亞爾果勒村的地下水位較高,是吐魯番夏季最涼爽的地方,比吐魯番市區低5℃左右。兩年前,滑雪場負責人關濤聯系了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李紅軍,希望租50畝...[查看詳細]
邢莊村位于河南省臨潁縣新城街道。2015年以前,邢莊村是一個典型的城中村,污水橫流、雜亂無章,村集體年收入為零。為徹底改變落后臟亂的面貌,當時的邢莊村...[查看詳細]
書中收錄的55名第一書記,由31個?。ㄗ灾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組織部推薦,重點選取自全國“兩優一先”、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脫貧攻堅獎、...[查看詳細]
近年來,一批批“新農人”積極推動“黨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模式,有效促進了小而散的農戶與大而全的市場有機銜接,激活了農村資源,促進了農業集約化、標...[查看詳細]
農民職稱評定助力鄉村振興…[查看詳細]
突破深水區,農村改革激活振興新動能…[查看詳細]
本書主要收錄125名奮戰在生產和工作第一線的二十大代表的先進事跡,是廣大黨員學習先進典型、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也是各級黨代會代表開展學習培訓、提高...[查看詳細]
鄉村觀察 | 從“百村調研”看鄉村振興發力點…[查看詳細]
“我們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公司’的方式,帶動周邊群眾發展日光溫室蔬菜種植產業,每年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近15萬元?!?a href="./202212/t20221202_7770175.shtml">[查看詳細]
本書根據二十大黨章作出的重大修改和重點內容,圍繞黨員必須掌握的知識點,設計單選、多選、填空、判斷、問答等多種題型的針對性練習,并附有二維碼供讀者...[查看詳細]
怎樣讓村莊從風景中賺到錢?筆者在所任職村開展深入調研,探尋一條以美學經濟賦能鄉村振興、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創新路徑。[查看詳細]
在江淮大地上,1500名安徽省到村任職選調生主動擁抱廣袤鄉野,把理想扎根基層沃土,把“論文”寫進鄉村振興篇章,讀懂鄉村這本“無字書”,在“最基層”譜寫...[查看詳細]
在很多游子的夢里,都有故鄉:長滿青草的小路、炊煙裊裊的房屋、放牧牛羊的孩童……[查看詳細]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堅持“六化”思維,著力破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難題,實現高質量發展。[查看詳細]
“鄉村讀書會”是本報于今年7月份推出的一個學習欄目,目的是讓廣大基層干部來推薦并朗讀好書,將文化的種子播撒在廣袤的鄉村沃土上。親身參與“鄉村讀書會”...[查看詳細]
初冬時節,走進青海省循化縣崗察藏族鄉,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遼闊的金色草原,一座座高山連綿起伏。崗察鄉高原牦牛養殖基地就坐落在崗察村的一座高山腳下。[查看詳細]
持之以恒抓基層打基礎(治理者說)…[查看詳細]
善于運用科學思維方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落地見效…[查看詳細]
本書主要收錄黨的二十大報告,二十大通過的黨章,二十屆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和中央紀委委員名單,中央媒體有關報道等,便攜實用,是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查看詳細]
以鄉村建設行動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就是要通過構建“形神兼備”的鄉村文化生態系統、“城鄉并重”的城鄉文化共同體、“剛柔并濟”的鄉村文化治理體系,打造...[查看詳細]
楊王村位于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南部,目前農業對楊王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貢獻度較低。以2020年為例,農業土地發包收入為192.07萬元,僅占當年村集體可支配收入的2...[查看詳細]
我從小干農活,到本科、研究生學農學,一直都是在和“種地”打交道,深知涉農共富產業難做。工作后,一路輾轉,去年走進了江根鄉。[查看詳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编l村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方面,提高鄉村善治水平是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查看詳細]
本書全文收錄黨的二十大通過的黨章等,著重對二十大黨章修正案中的50多個問題進行解答和闡釋,是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權威輔導讀物。[查看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 “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在江...[查看詳細]
減去負擔才能優化崗位…[查看詳細]
多措并舉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治理者說)…[查看詳細]
本書全文收錄黨的二十大報告和有關領導同志的解讀文章等,著重對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110多個問題進行解答和闡釋,是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權威輔導讀物。[查看詳細]
豐防村位于革命老區百色,隸屬廣西國家鄉村振興重點縣田林縣,是“十三五”時期貧困村。全村總面積16.8平方公里,有4個自然屯127戶,村民92%以上為瑤族。[查看詳細]
鄉村旅游大市場,鄉村振興新動能…[查看詳細]
鄉村論壇 | 農業科技創新亟需綠色思維…[查看詳細]
思路出路 | 擔當擔責是永遠的座右銘…[查看詳細]
鄉村觀察 | 農業經理人,為鄉村振興帶來什么?…[查看詳細]
黨建讀物薦讀 | 《新時代黨員干部學習關鍵詞》…[查看詳細]
國情調研報告千字文 | 鍛造鄉村振興“鐵軍”…[查看詳細]
國情調研報告千字文 | 下好鄉村振興“一盤棋”…[查看詳細]
思路出路 | 稻田邊支起帳篷養螃蟹…[查看詳細]
黨建讀物薦讀 | 《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讀本》…[查看詳細]
國情調研報告千字文 | 讓特色產業鏈延得再長一些…[查看詳細]
黨建讀物薦讀 | 全國基層干部學習培訓教材…[查看詳細]
國情調研報告千字文 | 爛泥塘”如何變身“聚寶盆”…[查看詳細]
鄉村論壇 | 用數字化提升鄉村治理的速度和溫度…[查看詳細]
思路出路 | 河北鹽山:多村齊吃“致富瓜”…[查看詳細]
發展帶來的問題,必然要回到發展中去解決。就遠郊村黨組織建設具體內容而言,短期內有以下幾條現實路徑可供參考。[查看詳細]
要通過改革創新,讓貧困地區的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活起來,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帶動貧困群眾增收。[查看詳細]
面對村里“有產品、無銷路”的困境,不少頭腦活絡、執行力強的到村任職選調生,紛紛變身為農特產品的“推廣大使”。[查看詳細]
國情調研報告千字文 | 以數字化激活“拴正人家”…[查看詳細]
上蒙村位于革命老區百色市轄區,隸屬凌云縣泗城鎮,是2017年脫貧村,總占地面積為1.6萬畝,耕地面積約651畝,“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其生動寫照。[查看詳細]
云南省南華縣一街鄉,是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之一。[查看詳細]
實現鄉村有效治理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夯實鄉村振興基層基礎,關鍵是不斷激活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查看詳細]
筆者實地遍訪新寶鎮清水村周邊17個村(社區)35名“兩委”干部,進行現場訪談;對新寶鎮113名村“兩委”干部在線問卷調查。調查發現,新寶鎮88.2%的村“兩委...[查看詳細]
山西省沁縣沁州黃鎮次村是沁州黃小米的主要產區,由五星村70戶181人、徐家莊村30戶98人、次村176戶429人合并而來。[查看詳細]
云南省南華縣一街鄉,是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之一。為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積極傳承弘揚革命老區精神,南華縣委、縣政府在一街鄉...[查看詳細]
本篇調研報告以吉林臨江市鬧枝鎮黑松村為調研對象,對其農村集體經濟的現狀進行深入分析,探究其集體經濟薄弱的原因,提出壯大集體經濟的途徑,力求切實有效...[查看詳細]
根據省市縣關于做好選調生村綜合情況調研報告的相關指示精神,嚴格落實相關文件要求,力求摸透村子實情。歷經200多天,深入500余戶村民家中,走訪50戶貧困戶...[查看詳細]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市烏拉特前旗烏拉山鎮水桐村背靠陰山山脈,南依黃河為伴,擁有300畝的胡楊林。近年來,水桐村以胡楊林為發展基礎,用活用好旅游資源,爭取推出“...[查看詳細]
行政村撤并是城鎮化格局下農村現代化、農業產業化的必然趨勢,是順應時代潮流、整合農村資源要素、優化村莊布局結構的必然要求,是夯實鄉村振興基層基礎、推...[查看詳細]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重中之重。必須立足實際、迎接挑戰、完善政策、補齊短板,努力為產業振興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增強鄉村吸引力,帶動資本、資源...[查看詳細]
近年來,辛口鎮深入貫徹中央、市、區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落實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要求,以打造產業融合特色鮮明的“生態康養綠鎮”為總體發展定位,立...[查看詳細]
把選調生派到村是一項戰略安排,組織選調生開展國情調研就是落實這一戰略的重要抓手。為進一步提高國情調研質量、推動選調生了解基層、助力青年人才加快成長...[查看詳細]
鄉村論壇 | 著力推進數字農業高質量發展…[查看詳細]
鄉村旅游不是一把“萬能鑰匙”…[查看詳細]
思路出路 | 如何捅破增收“天花板” —— 一位傳統農業強鎮黨委書記話轉型…[查看詳細]
團長連線 | 廣西三江團團長何鐵光:夢縈三江,助資源稟賦變產業優勢…[查看詳細]
有效激發專業合作社動能…[查看詳細]
思路出路 | 奮斗十二載 偏僻鄉村變身網紅景區…[查看詳細]
鄉村講壇 | 廣納博引,擴大鄉村人才“朋友圈”…[查看詳細]
“排頭兵”比學 為鄉村振興帶來什么——訪廣東省潮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蔣達勇…[查看詳細]
8月10日,記者來到內蒙古阿爾山市明水河鎮西口村,發現村頭巷尾到處是別致的墻繪,二十四節氣、豐收、阿爾山風景等主題躍然墻上,充滿農村生活氣息。更令人稱...[查看詳細]
振興論壇:執黨建引領之筆 答鄉村振興之卷…[查看詳細]
鄉村文化是鄉村居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查看詳細]
以數字化提高鄉村善治水平…[查看詳細]
本報即日推出“鄉村振興大講堂”欄目,邀請全國各地專家學者就鄉村振興在此“開課” 。本期推出的文章,為中國浦東干部學院馬克思主義教研部主任于洪生教授8...[查看詳細]
近日,福建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和省公安廳機關黨組織帶領黨員干部,來到上杭縣白砂鎮上早康村,自愿認領了村里的拋荒地,以出資委托代耕、包干勞作等方式參與糧...[查看詳細]
發揮短視頻功效,助力鄉村振興…[查看詳細]
鄉村觀察 | 洪江村的“三變”…[查看詳細]
振興論壇 | 堅持全域黨建引領,推進全域鄉村振興…[查看詳細]
敬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查看詳細]
鄉村觀察 | 從一朵梔子花看藝術如何進村…[查看詳細]
今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強調要“加強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并將其列為重點任務之一,將會對我國鄉村居住形態變化...[查看詳細]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膘柟毯屯卣姑撠毠猿晒?,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加...[查看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查看詳細]
選調生到村任職,是成長成才的關鍵期和發力期,把握好這個時期的“三候”,就能抓住開花結果前的扎根墩苗。[查看詳細]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查看詳細]
加快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查看詳細]
讓數字化更好促進鄉村善治——訪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朱啟臻…[查看詳細]
建設鹽城濱海濕地國家公園的構想與建議…[查看詳細]
疫情下,農村消費市場比城市更有韌性——對話王青、董超、劉暉…[查看詳細]
“中國減貧事業取得非凡成就”…[查看詳細]
每一位到村任職的選調生都要心懷“國之大者”,主動開展國情調研,在更接地氣的農村條件下、更貼近農民群眾的艱苦環境里了解農村、錘煉作風、增長才干。[查看詳細]
加強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提案提要)…[查看詳細]
陸海農業: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新趨向——對話任繼周…[查看詳細]
推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查看詳細]
鄉村振興綠色發展進入全面“提速期”…[查看詳細]
聚力“個十百千”,描繪最美鄉村…[查看詳細]
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大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查看詳細]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考察,在桂林市陽朔縣漓江楊堤碼頭,聽取漓江流域綜合治理、生態保護等情況匯報。[查看詳細]
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查看詳細]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查看詳細]
二十四節氣,是傳統遺產更是文化資產——對話蕭放、孔祥智、唐志強…[查看詳細]
農村清潔取暖,為什么年年成為話題?…[查看詳細]
農村改廁,小事不小…[查看詳細]
依法調解是化解鄉村矛盾的務實辦法…[查看詳細]
多層次發力 優化農村養老服務…[查看詳細]
農村養老之困 可借互助養老紓解…[查看詳細]
不讓老人自己劈柴做飯 須補齊農村養老短板…[查看詳細]
是衰落淪陷,還是蛻變重生?——對轉型期鄉村文化和社會變遷的思考…[查看詳細]
促進農業產業鏈金融發展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查看詳細]
蹚出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查看詳細]
“天價毛坯房”能為鄉村建設帶來哪些思考?…[查看詳細]
保護好農業遺產和鄉村歷史…[查看詳細]
加強基層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查看詳細]
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我國“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我們將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繼續增進農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查看詳細]
牽牛牽鼻子,提衣提領子。鄉村振興,必須把人才振興放在重要位置。[查看詳細]
數字技術助力內蒙古農畜產品生產基地融入新發展格局…[查看詳細]
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查看詳細]
改善環境和發展產業同步推進、同步落實,才能讓鄉村面貌為之一新、百姓生活為之一變[查看詳細]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需要加強頂層設計,也需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共同寫好這篇大文章[查看詳細]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打造多源動力系統…[查看詳細]
起步全面振興,這些思路可以借鑒…[查看詳細]
鄉村遺產既要傳承保護還要合理利用…[查看詳細]
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需以“網格化”落到實處…[查看詳細]
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查看詳細]
鄉村經濟新特征需高度關注…[查看詳細]
數字賦能鄉村振興 融合多環重塑農業…[查看詳細]
鄉村振興 普法同行…[查看詳細]
在鄉村治理中增進農民幸福感…[查看詳細]
筑牢鄉村振興組織基礎…[查看詳細]
河南特大暴雨凸顯農業保險的重要性…[查看詳細]
基層高效能治理要處理好五種關系…[查看詳細]
培育更多鄉村治理優秀人才…[查看詳細]
全鏈條減損,讓糧食顆粒歸倉(話說新農村)…[查看詳細]
黨建引領是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查看詳細]
以“較真兒”的精神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查看詳細]
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讀《擺脫貧困》有感…[查看詳細]
家在青山綠水間…[查看詳細]
切實保障農民權益 促進農民全面發展…[查看詳細]
破解基層治理“散碎軟”問題…[查看詳細]
多元化公共服務 提升鄉村生活吸引力…[查看詳細]
為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力量…[查看詳細]
積極應對鄉村發展新階段的五個挑戰…[查看詳細]
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抓緊抓實…[查看詳細]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建設美麗宜居的現代鄉村…[查看詳細]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查看詳細]
文創推進鄉村振興的經驗與啟示…[查看詳細]
脫貧致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國際論壇)…[查看詳細]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查看詳細]
精準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制勝法寶…[查看詳細]
增強城鄉發展協調性…[查看詳細]
讓田野沃土成為金融“熱土”(財經觀)…[查看詳細]
供給端發力,助力縣域消費升級…[查看詳細]
積極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查看詳細]
提升公共服務,讓鄉村更宜居…[查看詳細]
多管齊下,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查看詳細]
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 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科學指引…[查看詳細]
生態產業,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活力…[查看詳細]
守護好糧食生產的命根子 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查看詳細]
在產業扶貧一線建功立業…[查看詳細]
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解讀中國脫貧攻堅非凡壯舉…[查看詳細]
講述更多精彩的中國故事(我看中國兩會)…[查看詳細]
尼泊爾外長:中國扶貧成就將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查看詳細]
共創沒有貧困的明天(國際論壇)…[查看詳細]
創造人類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跡…[查看詳細]
桂林雁山區村(社區)新任班子上任即奔跑 吹響“沖鋒號”…[查看詳細]
外國社交媒體博主看中國鄉村發展建設…[查看詳細]
“可持續發展之路越走越寬”(我看中國脫貧攻堅)…[查看詳細]
制度優勢成就減貧奇跡…[查看詳細]
用“鄉土味道”賦能鄉村振興…[查看詳細]
新技術助力基層治理智能化…[查看詳細]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查看詳細]
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查看詳細]
多去田間地頭找課題…[查看詳細]
脫貧攻堅彰顯初心使命…[查看詳細]
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查看詳細]
注重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他山之石)…[查看詳細]
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查看詳細]
提高鄉村善治水平…[查看詳細]
把鄉村振興的藍圖變成現實…[查看詳細]
讓鄉村游更有品質…[查看詳細]
搭建高效共享的管理服務平臺 促進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查看詳細]
俄羅斯多地開展“智能鄉村”建設…[查看詳細]
培養更多農村致富“領頭雁”…[查看詳細]
為農村老人運用智能技術搭橋鋪路…[查看詳細]
中國精準扶貧經驗令泰國受益…[查看詳細]
在決戰決勝中錘煉干部作風…[查看詳細]
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查看詳細]
見證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查看詳細]
公共文化空間,彰顯鄉土人文之美…[查看詳細]
農民穩增收 小康成色足…[查看詳細]
選對產業,打開局面…[查看詳細]
鞏固脫貧攻堅要善作善成…[查看詳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投稿信箱
鄉村干部報社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
地址:中國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傳媒廣場一號樓25樓
郵編:210092 電話:025-58682591 傳真:025-58682586
蘇ICP備12064533號